5月31日是第38个世界无烟日。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吸烟是全球范围导致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被证实是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的恶性肿瘤,吸烟是诱发肺癌非常明确的高危因素。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清教授接受南方+专访时指出,长期吸烟者罹患肺癌的恶性程度更高,疾病进展更快。吸烟不仅损害个人健康,对周边人群也有不良影响,被动吸烟者吸入的烟草颗粒更小,会深入肺泡导致损伤。
远离烟草 肺癌更远一步
对于老烟民来说,应对戒烟“劝说”常见的借口是:抽不抽烟都会得肺癌,为什么要戒烟?
事实上,吸烟者的肺癌发生几率要远大于不吸烟者,整体人群寿命也更短。“长期重度吸烟的人得肺癌,往往以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为主,这两种类型在肺癌的病理类型中,均属于相对比较难治的。尤其是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生存期也几乎是最短的。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以目前的治疗手段,平均生存期只有2-3年。”周清教授介绍,研究发现,即便是同样的驱动基因阳性肺癌,重度吸烟者的靶向治疗获益也比不吸烟者更小。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从2022年的24.1%降至2024年的23.2%,居民二手烟暴露率从2022年的52.4%降至2024年的46.5%。控烟效果也在肺癌领域得到体现。周清教授指出,临床数据显示,随着大众对于吸烟危害的认知加强,目前吸烟导致肺癌的患者占比正在下降。
今年世界无烟日以“拒绝烟草诱惑 对第一支烟说不”为主题,希望全社会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烟草危害,从源头减少吸烟人群总量,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周清教授强调,青少年更要远离烟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需要特别注意“二手烟”的危害。“一手烟的烟尘颗粒大,主要影响大的气道,二手烟经过第一道过滤后,烟尘的颗粒更小,可以深入肺泡造成损害。”
周清教授
创新疗法走向早期治疗
从解剖上讲,肺癌可以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主要发生于支气管或叶支气管,位于肺门附近。这类肺癌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隔肌麻痹等。而周围型肺癌发生于段支气管以下和肺泡,在早期常常没有呼吸道症状。如何尽早发现肺癌,早诊早治是公众关心的话题。
周清教授指出,对于长期吸烟(20年以上)的人群来说,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尽早发现病灶。
很多人对于体检发现的肺结节尤其担心,甚至陷入焦虑的状态。对此,周清教授认为,肺是一个开放器官,肺结节大多是既往慢性炎症或吸入粉尘颗粒导致,随着大家对健康体检的重视,肺结节的发生率上升,但公众无需恐慌,“是需要手术干预还是继续观察,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
早诊早治可以大大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不过,即便是早期肺癌,手术后也存在复发的风险。近年来,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用于术前是肺癌手术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不仅可使肿瘤缩小、降期,能被更彻底地切除,还能促进免疫系统对全身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灭,有效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改善总体生存。
周清教授进一步介绍,中国目前获批多个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药物,不仅是术前用于新辅助治疗,还有术后的辅助治疗,形成“夹心饼”式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肺癌的临床治愈率。
以最早在中国获批晚期肺癌二线治疗的免疫治疗药物纳武利尤单抗为例,该药此前已获批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治疗,近期又获批用于围术期治疗适应症。其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经典研究CheckMate-816显示,术前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有24%在手术切除的原发灶和淋巴结标本中均未发现存活肿瘤细胞,即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这一比例是化疗组的近11倍。这也意味着这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已经“消除”了肿瘤病灶。
肺癌领域不断出现的创新疗法,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如何让这些疗法惠及更多基层患者,成为下一步的关键。周清教授介绍,为提升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每年牵头制定相关指南、共识和临床诊疗路径,作为推进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文件。同时,广东省人民医院成立了跨省肿瘤专科联盟,目前省内外已经有20多家医院加入,联盟不断开展线上的多学科综合诊疗、远程查房、远程会诊以及线下的交流互访和培训。此外,《中国县域肺癌临床诊疗路径》每年也在持续更新,共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肺癌规范化诊疗的推进。
南方+记者 严慧芳
睿迎网配资-配资的好处-配资炒股最简单三个步骤-民间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